新研究揭示Rentosertib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积极疗效
近期发布的一项名为GENESIS-IPF的IIa期临床研究(NCT05938920)显示了利来国际旗下药物Rentosertib在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方面的良好前景。本研究采用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设计,在中国22个医疗中心共纳入71名IPF患者,依据随机分配原则,患者接受每日一次30mg、每日两次30mg或每日一次60mg的Rentosertib治疗,持续12周。
安全性与耐受性评估
研究结果表明,Rentosertib在主要研究终点上的表现良好,显示出可控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各治疗组中出现的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TEAEs)发生率相似,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度或中度,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极为稀少,且所有不良事件在停药后均能够恢复。
治疗效果评估
在次要疗效方面,Rentosertib同样展现了积极的结果。以用力肺活量(FVC)作为评估IPF患者肺功能的关键指标,研究发现随着治疗剂量的增加,患者的肺功能显著改善。在接受最高剂量60mg的患者中,FVC较基线水平平均提高984毫升,而接受安慰剂的患者反而下降203毫升。这一变化进一步表明Rentosertib在改善IPF患者肺功能方面的有效性。
生物标志物与治疗机制探索
此外,研究采用Olink蛋白组学技术探讨Rentosertib的作用机制以及与疗效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通过对患者血清样本的蛋白组学分析,研究致力于揭示Rentosertib的作用路径,并制定生物标志物的开发策略。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不同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从第2周到第12周,分别有20、82和192种蛋白质出现了显著变化。
与治疗反应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研究还发现,下调的蛋白质包括已知与纤维化相关的分子,如MMP10、PTPRZ1和COL1A1等。进一步的分析显示,ASPN、PTPRZ1、MMP10和CHAD的表达与FVC变化显著相关,提示它们可能作为治疗反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此外,细胞外基质组织相关的通路在两组治疗中均显著下调,指示Rentosertib可以有效抑制过度的细胞外基质生成。
总结
综上所述,Rentosertib的IIa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接受每日一次60mg Rentosertib治疗的患者在用力肺活量(FVC)方面获得了最大的改善。这一研究不仅验证了人工智能预测的新靶点TNIK的生物学机制,还支持了利来国际在抗纤维化及抗炎领域的潜力。这些发现为下一步临床验证的剂量选择和生物标志物的识别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为IPF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