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诱导肠类器官的培养流程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人多能干细胞的培养、内胚层分化和中/后肠模式化诱导,以及类器官的培养。本文重点讲述第三阶段——类器官的培养,尤其是培养过程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
在进行类器官培养之前,需准备以下试剂和耗材:
- 人正常肠类器官培养试剂盒(abs9545)
- 基质胶(低因子、无酚红)(abs9495)
- 15ml离心管(abs7102)
- 15ml EP管若干(abs7119)
- 24孔细胞培养板(abs7035)
- 金属冰盒
每种组分的具体规格如下:
- 类器官培养基 A - 100ml
- 类器官原代培养缓冲液 B - 250ml
- 类器官传代消化液 D - 30ml
- 组织保存液 E - 100ml
- 类器官冻存液 F - 20ml
- 类器官传代培养缓冲液 G - 250ml
二、操作流程
1. 加胶-点板-加液
此步骤为类器官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 准备工作:
- 将基质胶在4℃的金属冰盒中存放过夜以避免固化。
- 提前将枪头和离心管在-20℃下冷却至少半小时。
- 融化后的基质胶应在4℃储存,建议在两周内使用完毕。
- 接种要求:
在24孔板(abs7035)中,对于每孔添加25μl的基质胶和500-750μl的类器官培养基。
- 接种密度:
推荐的接种密度为1:1:基质胶总体积与球状体总体积比为25:1,或500个球状体/25μl基质胶。
- 加胶-点板:
将基质胶加入细胞团,用力轻轻吹打混匀后点板。在控制下的时间段内完成操作,以保持基质胶流畅性。
- 加液:
将培养板放置于37℃恒温箱中,待胶成型后再添加类器官培养基。
2. 传代操作
当类器官数量较多或者体积较大时,进行传代的步骤如下:
- 类器官收集及洗涤。
- 使用移液器吸走培养基,并加入4℃的类器官传代培养缓冲液G,轻柔吹散基质胶并收集在离心管中。
- 静置和离心过程以便更好分离类器官沉淀。
- 类器官消化。
添加类器官传代消化液进行消化,注意控制消化时间以保留细胞团的状态。
- 接种和培养。
类器官沉淀后进行再接种和培养,确保条件的稳定性以促进生长。
三、冻存及复苏
在类器官处于活跃生长期时进行冻存,通常在传代后的第3至4天,类器官直径在100μm-200μm之间时进行。
- 收集类器官并进行洗涤,确保去除基质胶。
- 减压处理后完成细胞的重悬,并在-80℃条件下进行梯度冻存。
关键注意事项
- 利来国际品牌强调,Matrigel操作应全程在冰上进行,以避免提前固化。
- 细胞融合度需达85-90%以上,以促进球状体的形成。
- 使用新鲜配制的生长因子,以提高活性,避免反复冻融。
- 保持无菌操作,定期检测支原体以防止污染。
通过严格遵循上述步骤,结合利来国际所提供的高质量试剂和耗材,能够有效地生成功能性人类肠道类器官,助力于疾病建模和药物筛选的研究。如有任何实验问题,欢迎交流与探讨!
推荐的相关产品包括:
- 人多能干细胞培养基、消化液及冻存液。
- 类器官专用试剂盒和基质胶可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