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来国际提供的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构成了一个半选择性屏障,该屏障在肺气体交换及调节液体和可溶物在血液与肺间质之间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细胞还具有代谢功能,能执行一些非呼吸相关的生理功能。在肺损伤情况下,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是活性氧物质的重要靶细胞之一。在肺炎的发生过程中,神经体液介质与氧化剂对内皮细胞的作用会导致细胞间隙渗透性增加,血液中的蛋白质进入间质,从而导致低氧血症,进一步引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和非心源性肺水肿。
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来源于实验动物的健康肺组织。这些细胞呈上皮样的多角形状,经过贴壁培养后,通过CD31免疫荧光染色鉴定为阳性,且细胞纯度高于90%。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不含有HIV-1、HBV、HCV、支原体、细菌、酵母和真菌等污染物。
在实施实验时,涉及到的设备与试剂包括:
- 仪器:
- 生物安全柜 BSC-1500ⅡA2-X
- CO2细胞培养箱 BC-J160S
- 荧光倒置显微镜 DS-Ri2
- 高速冷冻离心机 Multifuge X1R
-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DHG-9123A
- 电热恒温震荡水槽 DK-2B
- 试剂耗材:
- T25细胞培养瓶 430639
- 血球计数板 Neubauer improved
- 24孔板专用细胞爬片 YA0350
- 细胞培养孔板 WHB-24
- 胎牛血清 1414426
- 内皮细胞培养基 Primed-icell-0020
- 25%胰蛋白酶(含0.02% EDTA) 1734858
以下是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方法:
- 将5-10天的乳鼠浸泡在75%乙醇中,随后转移至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操作。
- 从胸部解剖乳鼠,取出双肺,放置于预冷的PBS中,尽量清除结缔组织等杂质。
- 将肺边缘部分剪碎,并将组织块移入T25培养瓶中,倒置于细胞培养箱内。
- 2小时后,向培养瓶中注入2mL内皮培养基,小心将瓶子翻回正置,确保组织块固定。
- 每3天更换培养基2mL,待细胞从组织块中爬出后,隔2天更换一次培养基,直至细胞融合度达到60-70%左右时,去除组织块,将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重新铺瓶。
如需了解更多分离与培养方法,请访问利来国际镜像绮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