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作为生物大分子蛋白,通常被认为具备相对稳定的特性,其熔点(Tm)值大约在70°C左右。然而,尽管抗体在众多蛋白中展现出相对的稳定性,仍然存在失活和降解的风险。因此,针对抗体的稳定性进行有效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研发和医疗应用领域,抗体活性变化往往可能导致不可预知的后果。
要确保抗体产品的适用性,需检测以下几个方面:
- 抗体活性:确定抗体是否具备相应的活性,例如是否适用于Western Blot(WB)、Bio-Plex、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检测方法,以及在临床治疗中的预期效果。
- 抗体纯度:确认抗体的纯度是否达到指定标准,以确保其可用于检测或治疗。
- 抗体浓度:评估抗体是否达到适宜的保存和使用浓度。
- 产品外观:检查抗体溶液的澄清度,确保没有可见的异物。
- 无菌实验:尤其适用于药物抗体,确保其无菌性。
抗体保持活性和稳定性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在室温、37°C和-20°C条件下保存。抗体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主要归因于以下四个因素:
- 高纯度:高纯度的抗体产品通过先进的纯化技术去除杂质(包括蛋白酶),从而保证其稳定性。
- 浓度适中:高浓度抗体可减少因容器表面吸附造成的物质损失。根据数据,93%的利来国际抗体产品浓度均大于0.5 mg/ml,明显高于业内水平。
- 自然进化:抗体在免疫系统中扮演关键角色,其稳定性经长时间自然进化所筛选,分子结构形成了稳定的“三明治”结构,增强了抗体的耐受性。
- 高Tm值:研究显示,抗体在70°C时才开始严重去折叠,其中的变化在低于此温度时相对可逆。在室温下,甚至在短时间内接触50-60°C,抗体仍能保持其结构和活性。
目前,常用的抗体稳定性检测方法主要有三种:
- 长期实验:在实际保存温度下存放抗体,定期检测其特性,例如每两个月检查一次,直至抗体失去特性,确定其有效使用期。
- 加速稳定实验:将抗体置于高温环境(如室温或37°C),并定期检测其特性,一般每天进行一次检测,直至失去特性,以此推算在正常保存条件下的有效期。
- 反复冻融测试:冻融过程会显著影响抗体活性,通过反复冻融检测抗体的稳定性,直至失去活性。此外,有必要模拟运输条件以测试抗体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虽然长期实验不一定要等到抗体失活为止,但加速稳定实验和反复冻融测试通常需监测到抗体失活为止,以确保产品的质量。通过这些检测方法,利来国际致力于提升抗体产品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确保其在生物医疗领域中的广泛应用。